近年来,旬阳市牢牢把握“生态保护优先”的新要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林长制、培植新动能,做足“小文章”、赋能“大振兴”。
“小拐枣”做强“大产业”
“我去年收购500吨鲜拐枣,每斤价格在1.2至1.5万元。附近村的留守老人、妇女参与拐枣分拣、包装等工作,工钱每天在80至100元。”旬阳天正酿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南君涛介绍,他的拐枣醋仅去年出口韩国和哈萨克斯坦就有2万多瓶。
拐枣学名枳椇子,又名万寿果、鸡爪莲等,鼠李科枳椇属植物。“十三五”以来,旬阳市委、市政府把拐枣作为群众增收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品牌打造、科技研发等方式发展拐枣种植40万亩,建成拐枣产业千亩示范村30个、万亩示范镇21个,鲜拐枣年产量10.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
不仅仅是旬阳天正酿造有限公司的2万瓶拐枣醋走出国门,近年来该市太极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制定了全国第一个拐枣浓缩汁和拐枣饮料标准,建成国内第一条拐枣浓缩汁生产线;金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拐枣王”手工原浆酒,第一个通过并获得了中国拐枣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电商、拐枣种植户和农村闲置劳动力都从拐枣产业中得到较好的收入,拐枣这个“小众特色”俨然成为旬阳市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助推巩固脱贫成果和助力农户增收效果明显。
“小品种”撬动“大特色”
“林果产业要在小、特、新上下功夫,寻找适生于旬阳大地的特色新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在旬阳特色产业发展座谈会上,与会代表为旬阳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旬阳市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按照“四季有绿色、四季有花果、四季有景观”的理念力抓特色林果建设,重点围绕汉江百里水岸画卷等8个精品示范工程,因地制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基地规模;在316.211国道沿线和河湖岸线沿路、沿江、沿河优先大力发展狮头柑、青脆李、樱桃、枇杷等特色林果,形成了山上拐枣核桃、江边特色林果的市域景观。
目前,该市共有各类特色林果20余万亩,仅去冬今春新建桃、蜂糖李、枇杷等特色林果园3100亩,实施特色林果园抚育管护3万亩,整合林业项目资金500万元用于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
“小岗位”带动“大群体”
清晨,阳光正好,构元镇护林员赵元智又开始了他的巡山之程。摩托车上的小喇叭循环播放着《森林防火条例》《365bet400电话_beat365官方最新版_365老玩家入口生态保护条例》《森林法》等内容,不时停下来与耕种的农户进行交谈,提醒大家注意森林防火、做好园区管护。
据介绍,旬阳市从脱贫劳动力中聘用3500人作为护林员参与到林地林木管护中来,促进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发放劳务补助1700多万元。构建起了符合该市市情的市、镇、村三级林长制度体系,确定各级林长694名,基本形成了纵横相连、防护成网的立体网格化管理模式,做到“山有人看、林有人护”。同时,积极落实惠民政策,年度兑付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补助等各类资金近3000万元,促使广大林农转移性收入大幅度增加,充分享受生态“红利”。
“小培训”撬动“大科技”
旬阳市大力实施科技兴林工程,努力提高科技保障能力。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组织和熟悉林情优势,引导“乡土专家”和“金剪子”队伍从技术指导入手,组建拐枣产业研发团、干鲜果产业研发团、柑橘类产业研发团各1个、科技服务队3个,及时启动“千名乡土林果人才培育工程”,采取“高级专业人才+业务干部+乡土人才”的模式,加大名、优、特、新品种和实用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打造一支懂技术、会指导、肯服务、能实干的乡土人才技术队伍,提升林业产业科学管理水平。
2021年以来,该市建立科技示范点5个、科技示范推广面积8000亩以上,组织开展各类林业实用技术培训100场次,培训林农5000人次以上。